初級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三
編輯:育德園師(www.a28r.com) 2016-10-27
950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20分。第17題8分,第18題12分。共40分)
16、案例:
閱讀下面的學生習作,完成第16-18題。
守住文化最后的凈土
①眾所周知,一個民族用以區分其他民族的最顯著的特點不是武器,不是權勢,而是語言,是我們從開口說話到死亡一直都不能割舍的母語。
②以前很不理解,明明都是說英語,為什么還偏偏要分出一個英式英語,一個美式英語呢?大都是同一種語言.干嘛還要創造一些彼此不能互相理解的詞來增加溝通的難度呢?
③直到我漸漸長大,便開始懂了,甚至還有些同情那些美國語句。可能你會問,不論在哪一個方面都是居世界先列的超級大國的美國有什么值得同情的呢?但我認為,美國雖然有錢,卻也貧瘠得很。說得夸張一點,就是除了錢,窮得什么都沒有了。他們沒有文化,沒有語言,雖然強大,卻沒有自己的歷史。說到這里,我想你應該理解美國人非要創造出一個美式英語的道理了吧!
④對,那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母語。對于當年那一批來到美國的英國人來說,他們早已不是英國人了。在遠離了那個地方后。再也不能以英國人自居,自然也不能再說那里的語言了。所以他們選擇了美式英語。獨立,不僅僅是一場戰爭,一個宣言。獨立,更是一種符號,一種語言。所以。在我看來,美國真正的獨立是從美式英語開始的。
⑤在我的認識中,文化一直就是一種混亂不清的理念,我們口口聲聲說要守住中國的根,守住中華怏怏大國幾千年的文化,可是該怎么守?
⑥我還記得早幾年,爸爸的一個好朋友偕妻女回大陸,他很早就去了香港,并在那里成家立業。他的女兒與我年紀相仿,卻始終不曾開口說話。某一次,我聽見她和她爸爸的對話,純正的英語讓我很是羨慕。事后,我跟爸爸說了自己的看法,爸爸卻說了句我當時聽不懂的話,他說“她已經不是中國人了”。
⑦直到過了很久的今天,我才明白爸爸那句話的含義,一個連國語都不會說的人,注定是一個回不了家的游子,俳徊走四方,卻找不到根的感覺,很是可憐的。
⑧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自下而上發展之根,是文化最后的凈土。我們可以抑制肯德基,可以忘掉怎么拿筷子,但要記住,不要忘記母語,不要忘記——我是中國人。
⑨守住母語,守住文化最后的凈土,守住華夏之根。
問題:
請從第⑤⑦段中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⑧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并分別進行改正。(8分)
17、假如你是這位學生的語文老師.請認真閱讀以上學生的習作并為其寫一段有理有據的點評。(12分)
18、案例:
閱讀《皇帝的新裝》教學實錄(節選),完成第l6題。
師:下面再給大家兩分鐘準備時間。請你們給本文擬一個副標題——一個什么樣的皇帝,最好能結合課文做些解釋。(眾生翻書思考)
生1:我添加的副標題是“一個愚蠢的皇帝”。因為課文中那兩個自稱是織工的騙子,根本沒織衣服,也沒給皇帝穿衣服,只是做做樣子而已。而皇帝為了炫耀自己,還穿著這件實際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參加隆重的游行大典。這一切,作為常人都能分辨出來,他卻上當受騙,所以我認為他是個愚蠢的皇帝。
生2:我擬的副標題是“一個愛美的皇帝”。因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慮的總是如何換穿新衣服。
師:你說的“愛美”是他的優點還是缺點?
生2:當然是缺點。
師:如果是缺點。光說“愛美”是不行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也愛美,你們看,我上課還穿西服系領帶呢!我這60歲的老頭兒也愛美,但是,這是優點不是缺點。作為教師,應該服裝整潔、落落大方。你能不能把剛才的說法稍加修改,使人一聽就知道說的是缺點。(生稍停一會兒)
生2:愛美過度。
師:很好!過分講究穿戴就是缺點了。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什么詞?
生3:臭美。(眾生笑)
師:就是這樣說的。這顯然是貶義。
生4:我認為是“一個虛偽的皇帝”。因為他天天換衣服,每時每刻都換衣服,換得太勤了。
師:這叫虛偽?老換衣服就是虛偽嗎?
生5:這叫虛榮。
師:對!那什么叫虛偽呢?
生6:虛偽就是不實事求是,不暴露真面目、真思想,搞偽裝,說假話。總之,是裝出一副假相。(師點頭表示肯定)
生7:我添加的副標題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皇帝”。因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從來也不關心國家大事。這樣統治國家,國家必將走向滅亡。所以他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皇帝。
師:他不可救藥的主要表現是什么呢?
生7:(似有所悟)噢!主要表現在課文的最后,當那個小孩兒的話已經廣泛傳開的時候,那位皇帝不僅繼續游行。而且表現出一副更驕傲的神氣。這就表現了他的頑固不化、不可救藥。
師:說得好!就是這樣。
生8:我加的副標題是“一個昏庸的皇帝”。他身為皇帝,不去管理國家大事,不去關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待在更衣室里,可見他是個昏君。他聽信騙子的謊話,他還聽信內臣們的話,赤身裸體去游行.都說明他一點兒頭腦都沒有。他是個十分昏庸的皇帝。
生9:我擬的副標題是“一個無能的皇帝”。他認為最誠實的、很有理智的、最稱職的老大臣,卻向他說假話.做假匯報。可見這個老大臣是不誠實的、沒有理智的、不稱職的。他連自己身邊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沒有認清.這說明他是十分無能的。
生10:我加的副標題是“一個無知的皇帝”。我認為那兩個騙子并不高明。他們的謊話,只要有點兒頭腦的人便可識破。可是這個皇帝呢。當他在織布機前看不到布料時,競然沒有絲毫懷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夠資格當皇帝。他真是連起碼的知識也沒有,他是一個無知的皇帝。
生11:我加的副標題是“一個不稱職的皇帝”。我說他不稱職并不是因為他看不見布料,而是因為他不務正業,不明是非,不辨真偽。這樣一個昏庸、虛偽、無能的皇帝是不稱職的。
師:大家從現象到本質闡明了自己的觀點,這很好。剛才大家的發言絕大部分是對的,個別有點兒毛病的也糾正了。通過這個練習,我們對課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認識。
(接下來教師又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造成皇帝、官員、百姓都上當受騙的原因及那個小孩子沒有上當受騙的原因。最后順利完成總結)
問題:
16.這是某位初中語文教師有關《皇帝的新裝》一課的教學實錄片段,閱讀并進行客觀評析。(20分)
三、教學設計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9題20分,第20題20分,第21題25分,共65分)
19、閱讀材料.完成第19-21題。
《魚我所欲也》原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單元導語
本單元所選課文是先秦諸子散文。它們產生于春秋末至戰國時期,當時社會發生急居劇變動,針對這種情況,各種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觀點和政治主張,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閱讀這些課文。有助于我們認識古代社會,增進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學習本單元要加強誦讀。注意把握各篇文章的思想觀點,了解它們各自的論述方式和語言風格。
課文導語
生命是可貴的,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不僅僅停留于“活著”。當面臨生死抉擇時。該怎么做出自己的決定?文中孟子關于“義”的論說,對今人仍不無啟迪。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相關要求
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
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課后練習
一、背誦全文。關于本文的論點,有的說是“舍生而取義”;有的說是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要違背“義”,“舍生而取義”是最高要求。你的看法呢?與同學討論一下。
二、說說下面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2.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所欲有甚于生者
萬鐘于我何加焉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結合本文及《(孟子)二章》,談談《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學生情況
九年級,班級人數45人。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視頻、音頻文件,投影實物等。
問題:
根據所給材料,完成課后練習第三題。(20分)
20、請根據你的理解,為本文設計兩道探究題,并給出參考答案。(20分)
21、請設計一段教學過程,引導學生鑒賞孟子散文的說理藝術,探究本文的主旨。(25分)
移動端訪問:初級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