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一
編輯:育德園師(www.a28r.com) 2016-10-27
575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8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學習完《鄒忌諷齊王納諫》一課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了歸納和“王之蔽甚矣”一句結構相同的句子的作業,以下學生給出的作業合格的一項是( )。
A.學生甲: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
B.學生乙:弗之怠(《送東陽馬生序》)
C.學生丙:帝感其誠(《愚公移山》)
D.學生丁: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桃花源記》)
2、名著導讀課上,教師用幻燈片為學生呈現了下面一段話.讓學生利用知識積累完成填空。讀古今中外的名著,不僅可以學到豐富的知識,而且能夠了解社會,懂得人生道理。從①《西游記》里孫悟空的身上,我們能學到愛憎分明的品格;從老舍《②》里男主人公的遭遇中,我們能了解到舊社會的黑暗;從《三國演義》里③的身上,我們能學到忠誠和智慧;從笛福《魯濱遜漂流記》里魯濱遜的身上,我們能體會到④的精神。
學生應給出的正確答案應是( )。
A.吳承恩駱駝祥子諸葛亮堅毅
B.施耐庵駱駝祥子關羽忍耐
C.吳承恩茶館諸葛亮機警果斷
D.羅貫中茶館關羽勇敢無畏
3、學習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后,教師對其中的閱讀與寫作的教學建議部分進行歸納總結,其中總結錯誤的一項是( )。
A.閱讀教學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B.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精讀
C.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
D.寫作教學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指導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4、閱讀《安塞腰鼓》教學設計(節選),回答問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
一、情境導入
師:【A】今天,我們要一起去一塊神奇的黃土地.在它的腳下流淌著一條叫黃河的母親河,黃皮膚黑眼睛的炎黃子孫,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這片黃土地,曾經親眼目睹過秦始皇橫掃六合的戰車,曾經親耳聆聽過漢高祖“大風起兮云飛揚”的歌聲,也曾經目送過唐明皇那些浩浩蕩蕩西出陽關的商旅車隊。直到今天.在這片位于我國西北部的神奇土地上。仍然綻放著璀璨的民間藝術之花。請同學們說說,在黃土地上有哪些民間藝術?
教師操作多媒體課件展示黃土高原的畫面.學生自由發言:剪紙藝術、秦腔、面塑、刺繡、布藝、度影戲、安塞腰鼓……(教師適當提示,總結)
二、腰鼓資料簡介
【B】根據視頻及課本上的資料,學生簡要概括安塞腰鼓的有效信息,用自己的語言介紹給大家。教師播放MPEG文件.簡要介紹安塞腰鼓。
三、聽讀
【C】播放名家范讀視頻材料。
學習任務:找出反復出現并標志文章脈絡的句子——“好一個安塞腰鼓”。順勢讓學生用“好一個( )的安塞腰鼓”句式,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可填詞、短語、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內容)。教師播放Flash文件,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培養模仿能力,通過合作、探討,實現對文章的整體把握。
四、朗讀
【D】師:選擇課文中你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說說這部分語言上的特點,或者你喜歡的原因。學生朗讀、討論、點評,總結課文語言特點。
五、品讀
師:請大家品讀課文.思考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分組合作討論,自由發言,挖掘文章精神內涵)
以下對這段教學設計評述正確的一項是( )。
A.教學導入設置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民族文化.還激發了他們對安塞腰鼓文化的興趣
B.這一設計引發了學生的興趣,消除了他們對這種藝術形式的陌生感,使他們獲得直觀的感受,同時還可以鍛煉他們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C.使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能夠真切感受文章的整體氣勢。把握節奏,通過選取詞句,能夠讓學生準確理解安塞腰鼓的特點
D.選取喜歡的部分進行朗讀.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但不利于學生對整體內容的理解
5、在某教師在教學前幻燈片出示了以下文字:
“包身工”是近代中國工人階級遭受殘酷剝削的一種形式。我國20世紀的一位著名作家通過實地觀察,以飽蘸血淚的筆撰寫了《包身工》這篇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優秀的報告文學之一。這位作家是( )。
A.沈雁冰
B.沈從文
C.老舍
D.夏衍
6、閱讀《山中訪友》教學實錄(節選),回答問題。
師:作者把自然的景物當成自己的親朋好友,所以我們的課題是“山中訪友”。在文中也有一些人稱的變換,請找出來并分析其作用。(學生有的討論,有的沉思)
師:分析得準確。這自然界的朋友不但是作者的,也是我們每一位讀者的,我們在朗讀的時候,應該運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呢?
生:親切、自然。
生:熱愛贊美之情。
師:好,就請大家帶著親切、熱愛、贊美之情來朗讀第5段。先練習,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師指定六位同學分別朗讀關于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懸崖、云雀的句子。多媒體播放舒緩的古箏曲。師生情不自禁地鼓掌)
師:讓我們用豐富的想象力,用飽含愛的心聲,與溪流、白云、瀑布們對話吧!請男生齊讀描寫懸崖、瀑布、云雀的句子,女生齊讀關于山泉、溪流、白云的句子。(多媒體出示朗讀課件,學生朗讀)
師:(豎起大拇指)太棒了!
師:假如你們是山中的白云大嫂、云雀弟弟、老橋……你們又想對游人說些什么呢?(學生有的討論.有的沉思)
生:假如我是太陽,我會對游人說:我是絢爛的太陽,我能驅散陰霾與黑暗,能給人以光明和希望,能趕走嚴寒與孤獨,能給人以溫暖和熱情。
師:同學們想象豐富,語言也美。
師:讓我們一邊欣賞山中美景,一邊展開想象的雙翼,抒寫對山中景物的熱愛之情吧!(生開始思考、討論、動筆、交流)
生:梅花,你是一位慈祥的母親,你喚醒了春姑娘,喚起了千紅萬紫,喚起了希望。在你淡淡的芳香中彌漫著傲骨的樂章;在你顫抖的梢頭,你吟唱出千古柔情,你是溫暖、幸福的使者。
師:多么頑強、堅毅的梅花。排比、擬人句很好地表達了你的情感。
生:野草大哥,你雖然沒有花的芬芳、樹的高大,但你經歷過風霜雨雪后,仍然傲然挺立;面對熊熊大火燃燒后,仍然頑強生長……你教會我面對困難,不可言棄。為了心中的那片綠洲。要頑強拼搏,謝謝你,野草大哥!(師生掌聲雷動)
以下對這段教學片段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通過鑒賞本文新奇豐富的想象美.進入作品描寫的意境
B.強化培養了學生認真閱讀文章的好習慣。使之一步步深入課文.深刻體會作者理鋸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心情:也融會貫通了人文主義教育
C.意在使學生明白作者是怎樣抓住不同景物的特點.進行細致的充滿深情的對話式描寫的
D.每個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同,所以要表達的內容也會有所差異.故這里訓練表達,學生的合作不如獨自完成要好
7、閱讀《綠色蟈蟈》一課的教學實錄(節選),回答問題。
師:課前我們已經布置了預習任務,下面,誰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關于作者法布爾的情況和大家進行交流?”(學生簡介作者的生平,一個學生講述法布爾小時候觀察昆蟲入迷的小故事)
師:你為什么給大家講這個故事?法布爾的什么精神品質對你產生了影響?
生:法布爾對待生活、對待科學認真的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師頷首表示贊許)
師:我們怎么完成課文的朗讀?
(學生討論最后達成一致意見,希望師生合作完成。于是,老師和學生以自然段為單位,交替進行朗讀)
師:現在,請大家合上課本,思考這篇文章所寫的主要內容,并用一句話加以概括。
生:這是一篇小品文,主要介紹了蟈蟈的外形特征、食物習性等內容。(老師予以肯定)
師:作者是如何引出綠色蟈蟈的?(明確:被蟬的哀號聲引出)
師:蟈蟈究竟長什么樣呢?(投影展示綠色蟈蟈的圖片。師一邊引導學生觀察,一邊進行介
紹.并用投影打出有關蟈蟈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的文字,學生齊讀,加以掌握)
師:好,我們對課文內容有了比較詳盡的了解。下面,我們速讀課文,將你認為文中最好的語句勾畫下來,并簡單批注理由。(學生速讀,按老師要求完成任務)
生:我最最欣賞文章的第5自然段。
師:他找得太對了!你一定很希望把這一段讀給大家聽吧?
(學生朗讀)
師:你欣賞這一段的理由是什么呢?談一談,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見解。
生:這一段對蟈蟈捕蟬的描寫非常精彩。蟈蟈非常勇敢,敢于以小治大。我要是像蟈蟈一樣,勇猛無比,那該多好,就不會有人欺負我了。(學生哄堂大笑,發言的學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教師不置可否,微笑著示意學生坐下)
師:這是他的看法,很有個性,誰還能談談你自己欣賞這段文字的理由?(小組討論,代表發言.學生分別說出了“生動傳神的語言…‘擬人手法的合理運用”“與鷹捕食云雀形成對比”等內容,老師一一肯定)
師:你認為這段文字究竟美在哪里?請用“首先”“其次”的表述方式有條理地進行概括。(學生總結.教師歸納)
以下對這段教學(節選)評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在整節課中.學生的活動占據了主要地位.師生成為彼此的傾聽者和交流者
B.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閱讀較少,對文本內容解讀有脫離閱讀文本之嫌
C.在學生介紹作者法布爾之后,教師直接要求學生談一談應該學習他的什么精神,教師急于把自己的觀點和認識強加給學生,比較生硬
D.對文本的鑒賞局限于第5自然段.體現了教師抓住重點段落進行重點賞析的教學思想
8、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師:不同的讀者對同一篇文章會有不同的理解。《貓》這篇文章文字淺,但蘊涵深,對于它的主題人們意見不一。今天我們就從歸納文章主題這個角度來做一點文學欣賞。(學生獨立思考10分鐘后.開始交流。)
生1:從第三只貓的死,我們應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凡事不能主觀臆斷,妄下斷語往往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
師:有不同的意見嗎?
生2:從第二只貓的討人喜歡來看,我們在做人時應該活潑開朗些,這樣才能有較好的人際關系。尤其在注重團隊精神的今天.更應善于與人交往,把自己融入到集體中去。
師:好,你的觀點很有新意。
生3:從家里人對待第三只貓的態度來看,我們在做人時應該改變自己的性格。要活潑開朗,有真才實學;應適當地注重自己的外表,這樣才能改變別人對你的不好印象。
師:有道理。
生4:從家里兒女對第三只貓的態度來看.我們在對人時不能以外貌或性情來喜歡一個人或討厭一個人。
生5:三只貓都是社會的弱者,命運都掌握在別人的手里。因此,作為社會的弱者,應該自立自強,這樣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做自己的主人。
師:你能從整體上把握全文主題,很好。我談談對課文主題思想的兩種看法,一是把“我”看作描寫的側重點,就會認為小說所要表達的是“我”嚴于律己的精神或做人的道理:把貓的不幸遭遇看做描寫的側重點,就會認為小說揭示了生活中發生不幸的原因。
以上是某位初中語文教師有關課文《貓》一課的教學實錄節選,以下對其評析錯誤的一項是( )。
A.教師精心創設導語,引發學生思考和想象,鼓勵學生自由暢談.盡量發揮
B.這是精彩的火花,思維碰撞從這里開始.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學生的表現與思維是獨立的.學生的學習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的
C.一味肯定,欠缺分析,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幼稚、荒唐的想法,要嚴肅否定、及時指正,并提出正確解讀
D.在這段教學中,學生的個性表現突出.創新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9、閱讀《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節選),回答問題。
(旁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師:理解此句意思的同學,誰能闡釋一下自己的見解?
生1:我認為此句是告誡我們應該做一個誠實的人。
生2:我認為這句的意思是說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實事求是,切忌不懂裝懂。
師:兩位同學分析得很好,有自己的觀點。的確,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列子·湯問》里記載的一則傳說故事就進一步證實了孔子的言行一致。同學們想聽一聽這個故事嗎?
生:(異口同聲)想!
師:好——下面請聽配樂朗誦《兩小兒辯日》。
(放錄音。用投影儀顯示本課的學習I1標:①熟讀理解課文;②復述故事情節;③分析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師:這篇故事短小精悍,讀起來很有情趣,哪些同學聽了錄音之后,能為我們大家分角色朗讀一下課文呢?(同學們紛紛舉手,四位被選中的同學的朗讀聲在教室里響起)
師:同學們評判一下,他們朗讀得如何?
生1:我覺得“小兒乙”讀出了爭論的語氣。
生2:我覺得“孔子”讀出了老夫子的語氣特征。
生3:“旁白”的普通話真好。
師:是啊,老師也認為他們讀得非常好。這些同學就在我們的身邊,他們的聲音聽起來親切、自然。好!下面我們向他們看齊,集體將課文朗讀一遍。
(齊讀)
師:故事雖短小,卻有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誰起來為我們復述一下故事情節?
(兩名學生復述故事)
以下對這段教學片段評析錯誤的一項是( )。
A.由悟其名言初步了解孔圣人,“聽其言,察其人”,使學生從人物身上抑或故事之中受到啟發.以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激發出學生學習本課的濃郁興趣
B.學習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默讀,最好的方法也是默讀;重點在讀,難點也在讀
C.學習文言文要使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從而豐富語文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D.《兩小兒辯日》屬于寓言體裁,可以當作故事略讀,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而是注重整體理解.讓學生自讀自悟
10、某教師在教學《信客》一課時,向學生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余秋雨為什么寫一份已經消失的職業?”以下對其設計意圖說法最準確的一項是( )。
A.引領學生不停留在課文表層.讀懂作家寄予的人生理念
B.意在讓學生學會查閱相關資料.擴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
C.意在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旨
D.意在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反思I1己的職業傾向.達到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11、學習完《岳陽樓記》一課后,教師要求學生背誦其中膾炙人口的詩句,以下背誦錯誤的一項是( )。
A.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B.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C.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D.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2、教師在講授《(論語)十則》一課時,打算向學生補充“四書五經”的相關知識。教師要求學生協助解決“四書”包含哪幾部著作,以下學生的回答,正確的一項是( )。
A.《尚書》《周易》《論語》《孝經》
B.《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C.《周易》《尚書》《禮記》《春秋》
D.《詩經》《孟子》《孝經》《爾雅》
13、某版教材中有這樣一段話“學習這個單元。要注意反復吟詠,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創作手法上的獨創性,還要注意不同詩體的節奏,感受由此產生的不同情趣”,從語文教材的構成要素來看,這屬于語文教科書的哪一個系統?( )
A.助讀系統
B.練習系統
C.范文系統
D.知識系統
14、在學習完《魚我所欲也》一課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和文中“鄉為身死而不受”中“鄉”相同用法的句子,以下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一厝朔東(《愚公移山》)
B.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隆中對》)
C.子墨子之守國有余(《公輸》)
D.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5、某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一課時,為學生設置了以下作業:
一、感情充沛地朗讀課文,體會雨果充滿激情、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演講語言,并選擇幾個最能代表這種語言風格的段落.把它們背誦下來。
二、從雨果的演講中,可以了解到伏爾泰為人類文明做出了怎樣的貢獻?雨果為什么把伏爾泰生活的時代看做是“一個新的紀元”的開始?
三、品味下面的句子。體會雨果飽含激情、詩化的語言中蘊蓄的深刻含義。
1.他受到詛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過去的詛咒,受到未來的祝福。先生們.這是榮譽的兩種美好的形式。
2.我們應為這微笑感動。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
3.我們感到.從今以后人類最高的統治權力將是思想。
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讓光明從墳墓里出來!
四、課文中,雨果盛贊了伏爾泰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起到的巨大作用。你一定想進一步了解這個被雨果如此推崇的偉人吧?在課外查找有關伏爾泰生平、創作、思想的資料,與同學交流。
以下對這則教學作業設計的意圖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第一題意在引導學生體會語言風格、激發感情共鳴;背誦精彩段落,增加語言積累和語感培養
B.第二題意在讓學生把握全文大意.進行內容概括
C.第三題讓學生品味句子的設計和第一題意圖重復.可刪去其中之一
D.第四題意在鍛煉學生的資料檢索能力
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20分。第17題8分,第18題12分。共40分)
16、案例:
閱讀《我驕傲,我是一棵樹》教學實錄(節選),完成第16題。
(一)導入新課
師:有人說,詩歌是情感的音樂,心靈的舞蹈。讀詩就是溝通情感,寫詩就是重塑情感。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李瑛的一首詩《我驕傲,我是一棵樹》,試著來聆聽心之音樂,欣賞心之舞蹈。
(二)聽讀后賽讀,初步感知
師:聽完朗讀,大家覺得這首詩洋溢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
生:驕傲(自豪)。
師:下面請同學們放聲讀全詩,然后選出自己喜歡的章節讀給大家聽.盡可能把驕傲的情愫表現出來。
(男生讀自選章節;女生讀自選章節:互評誰更優秀)
女生:我認為我驕傲,我讀得比男生有感情。
(三)吟讀,認識樹的形象
師:樹,觸目可及,極其平凡,這棵樹憑什么驕傲呢?請同學們瀏覽全詩,思考:我驕傲,因為我是一棵……的樹?從文中探尋答案。
生:生長在中國大地上,從第一章節第一節看出。(讀第一節)
生:集中了大自然的精華,從第一章節第二、三節看出。
生:熱愛生活,關愛人民,為人類造福,堅信明天更美好幸福,永遠忠誠于人民,從第二章節可看出。
(學生在讀中找答案,不知不覺地就分析了其中的字、詞、句)
師:在我們共同努力下,比較準確地把握了對這棵樹的認識,正因為——(回顧板書),所以它可以自豪地說:“我驕傲,我是一棵樹。”
(四)品讀,理解樹的精神
師:根據以上分析,這顯然不是一棵簡單的樹了,它還有什么更深層的含義呢?又抒發了作者怎么的感情?
生:這棵樹象征了為人民服務,為人類獻身的人。
生:抒發了作者熱愛人民、關心人民的深厚情感。
(品讀中,再次分析關鍵的詞句)
師:那你知道有哪些像這棵樹一樣的人嗎?
生: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國家建設發展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生:錢學森,始終眷戀著祖國,沖破重重險阻,獻身國防科技。
生:汶川大地震中像譚千秋一樣的教師,臨危不懼用自己的身軀頂住塌下的泥板,用自己的死換取學生的生。
師: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對祖國的愛,對人民的愛,我們看到了奉獻,也看到了犧牲的精神。
師:在對這棵樹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后,我們再來齊讀詩的5~12節。
(五)拓展延伸,深化情感體驗
師:現在,我們試著給它寫上第三部分,老師給大家一個開頭:假如有一天,我死去,——請同學們接著寫下去。提示:要能體現作者為人民服務,獻身人民的精神;繼續體現本詩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運用聯想、想象的語言特色。
(師給足夠的時間,可以小組交流后再全班投影展示)
師:同學們寫得真是不錯,很多詩句可圈可點,現在我們來看看詩人李瑛是怎么寫的。請同學們大聲朗讀。
生:假如有一天
我死去
我便平靜地倒在大地上
讓我盡快地變成煤炭
——沉積在地下的烏黑的煤炭
為的是將來獻給人間
純潔的光。熾烈的熱!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在你們的朗讀中我聽到了驕傲,一種為人民奉獻自己的光和熱的自豪。
師:詩人是一棵驕傲的樹,其實你們每一個人都是一棵樹,一棵正在沐浴陽光、吸取雨露、茁壯成長的樹,而你們也必將長成一棵棵可做棟梁的參天大樹。今天我期待你們!我相信,明天,將有更多的人來贊美你們!
(六)布置作業
1.朗讀全詩.選自己喜歡的片段背誦:
2.閱讀同時期其他詩人的現代詩歌.舉辦小小賽詩會:
3.仿寫自己喜歡的風格的詩歌。抒發自己的情感。
問題:
16.以上是某位初中語文教師有關某版教材《我驕傲,我是一棵樹》一課的教學實錄(節選),請認真閱讀并進行評析。(20分)
17、案例:
閱讀下面的作文題目和學生作文,完成第17-19題。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是唐詩中的名句。有人說,這是歌詠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說,這是暗指一種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說,這是嘆息“細雨”“閑花”不為人知的寂寞處境;有人說,“看不見”“聽無聲”并不等于無所作為;還有人說,這里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請你根據自己讀這兩句詩的體會,展開聯想.寫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擬題目,自定角度。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學生作文】
細雨閑花皆寂寞文人英雄應如是
①寂寞是一根斷了的紅線,有心人緊緊抓著它,默默等待另一頭的牽線人,即使那人早已遠去。
②“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每每讀起這句詩,不禁感嘆細雨與閑花的寂寞。當那迷蒙的小雨,一點一滴打落在羅衫之上.誰說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濕了整件衣裳?當那柔美的花朵.飛舞旋轉飄落在青石路上,誰能不說這感情不壯烈?不然怎能鋪滿了整條幽徑?然而它們卻是“看不見…‘聽無聲”。
③每個人都在心靈深處有一處花冢,埋藏著那些滂沱凄美卻不為外人道的情感。而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瑣。
④納蘭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嘆:“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無疑,他是相國公子,御前侍衛,人人歆羨。然而,在他的內心深處,卻埋著深深的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翹,卻“何恨不能言”,只能嘆一聲“已經十年蹤跡十年心”。他向往平淡與樸實,然而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細雨,任是將自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無聲而已矣。納蘭的寂寞是一個人的悲傷。
⑤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國維說他“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龍椅上的孩子們,往往是沒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紙醉金謎,終日燈紅酒綠,也抵不過夜深人靜時無人訴衷腸的寂寞。尤其南唐滅亡之后,家國之恨降臨在這個還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頭。他的寂寞也是無聲的,但卻不是無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將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鋪在宣紙之上,將其化為“一江春水”,化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人間詞話》中有批語:“詞至李后主,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李煜的寂寞是那個動蕩年代的悲傷,但卻開啟了詞的新時代。
⑥陸游在沈園寫下“紅酥手,黃滕酒……”將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記憶之中。王維在嘆“遍插茱萸少一人”時,將寂寞注入知音好友心中。元稹以陽剛之手寫下“白頭宮女在,閑坐話玄宗”,道出了那紅墻深院里,一個個寂寞靈魂的心聲。詩人手中那根紅線,另一端系著筆。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為無聲,也化為揮筆的動力,讓細雨的閑花,變得鏗鏘有力,永不磨滅。
⑦其實,還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學上的作用。林則徐被貶伊犁,他的寂寞豈是常人能及,但他卻高唱“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韓愈被發配潮州,愛女死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嘆卻化為了治國的動力,他在那個邊遠小城興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擁戴,那潮州的山水競盡姓了韓。
⑧他們的細雨不止于沾濕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上,滋潤了一方水土;他們的閑花也不止于鋪滿路面,更深嵌土地,“化作春泥更護花”。他們的紅線那端,是蒼生百姓!他們將寂寞化為動力,去“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⑨一個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書上,刻在碑上,這寂寞是美麗的,是供人欣賞的。但沒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過山水,韓愈的故事告訴我們,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獻,我們應該恭敬地去仰望。
問題:
請從第③⑤段中找出兩處錯別字,從第②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并分別改正。(8分)
18、 以上作文是某校某次中考模擬作文及其一位考生的考場作文,假如你是閱卷老師,請對其進行簡要點評。(12分)
移動端訪問:初級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模擬卷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