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預測卷及答案五
編輯:育德園師(www.a28r.com) 2015-10-22
243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9題,共58分)
1.南京某中學開設了“課程超市”,讓學生自由“點菜”、學校“配餐”,學生可以依據自身需要制定個性化課表。而這些多元的課程版塊為學生主動、生動、協調發展提伊一良好、廣闊的平臺。這所學校的舉措體現的教育觀是( )。
A.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
B.全面發展和道德教育
C.素質教育和道德教育
D.道德教育和應試教育
2.陳老師在教立體幾何時,總是要求同學們提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哪怕很幼稚,但只要與別人的想法不一樣,就給予表揚。陳老師的做法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其重點是培養學生的( )。
A.主體意識和實踐能力
B.主體意識和操作能力
C.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
D.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鄭老師和楊老師雖是同一所學校的老師,但二人的教學風格和為人處世卻截然不同。鄭老師堅信“春風化雨”的理念,堅持用自己的關愛去理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人。而楊老師則信奉“雷厲風行”的處事模式,總是用權威和規矩來約束學生的不良行為。這反應兩位教師間( )。
A.職業理念的差異
B.教學能力的差異
C.教育理念的差異
D.管理能力的差異
4.教師職業具有極強的示范性,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教師的示范性的是( )。
A.張載:“德薄者,終學不成也。”
B.陶行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C.《學記》:“親其師,信其道,惡其師,疏其道。”
D.孔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5.卓同學興趣廣泛,常利用業余時間關注時事新聞、科技前沿,閱讀了大量文學著作和百科書籍,多次參加知識競賽并獲獎。但每當有人詢問他是從哪個老師那兒學到這么多知識的時候,他總會笑笑,說:“有些老師知道的還不如我們學生多呢!”卓同學的話指出了現今部分教師缺乏( )。
A.學科知識
B.教學知識
C.專業知識
D.通識性知識
6.某市實驗中學組織教師集體參加優質課評選活動。參賽的林老師意外獲得一份重要資料,這對這次的評選活動非常有益,林老師將這份資料秘而不宣。這體現了林老師( )。
A.缺乏專業發展意識
B.富有獨立意識
C.缺乏團隊合作精神
D.富有競爭意識
7.劉老師是某鄉鎮民辦中學的語文老師。他所分配到的班級學生基礎較差,且不乏一
些調皮搗蛋的學生。為此,劉老師心中憤憤不平。每當學生搗亂,劉老師便會揪出一兩個學生殺一儆百,用一把鐵尺狠狠地抽打學生的手心。劉老師的行為違反了( )。
A.《民辦教育促進法》
B.《兒童權利公約》
C.《未成年人保護法》
D.《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8.蔡老師是某中學的一名美術老師,教學成果突出。為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蔡老師
向當地教育局和學校申請參加某藝術院校的進修并獲批準。經過一年多的進修,蔡老師收獲頗豐。進修結束后回到學校,蔡老師發現進修期間的工資被扣了一半,并被校領導告知:進修期間,未在學校正常工作者,一律扣發一半工資。這種行為侵害了蔡老師依法享有的( )。
A.教育教學權
B.科學研究權
C.管理學生權
D.培訓進修權
9.根據我國現行教育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中小學校長實行( )。
A.年限制
B.約定制
C.終身制
D.聘任制
10.《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著力提高學生的( )。
A.學習能力、實踐能力、操作能力
B.生存技能、學習能力、創新能力
C.生存技能、學習能力、操作能力
D.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11.初二(6)班黑板上有一欄寫著“最優學生排行榜”和“最差學生排行榜”,每天都由任課老師根據學生的表現評選出登上“紅榜”和“黑榜”的學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種做法能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B.這種做法能幫助學生樹立榮譽感和競爭意識
C.這種做法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D.這種做法“兩極”分劃不合理,容易引起反效果
12.某市一所公辦中學舉辦校慶活動時,意外發生踩踏事件,造成多名學生死亡、重傷。據統計,有8名學生死亡、17名學生受傷,其中6名重傷。事后調查發現,教導主任負責此次活動的策劃與實施,現場亦有多名教師參與管理。針對這樣的情況,市教育局等相關部門的合法的處理方案是( )。
A.罷免校長
B.開除教導主任
C.停職查辦教導主任和當值教師
D.罷免校長、懲處教導主任和當值教師
13.王老師是某重點中學的一名數學教師,教學成果突出。他任課班級的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學生們都說:“王哥讓我們愛上數學,更讓我們明白人生的追求和真諦。”據此判斷,王老師的行為體現了現行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規范中的( )。
A.愛國守法
B.為人師表
C.教書育人
D.關愛學生
14.倪老師從事語文教學已有八個年頭,成績斐然。他每天都堅持閱讀兩個小時,上網瀏覽資訊或借閱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貯備,拓寬自己的視野。近期,他還報了一個培訓班,準備攻讀教育碩士,為自己的教師生涯添磚加瓦。作為一名教師,倪老師的積極上進體現的教育理念是( )。
A.教書育人
B.終身學習
C.愛崗敬業
D.為人師表
15.暑假即將來臨,七年(3)班的孔老師的辦公桌上出現了一個信封。孔老師心生疑惑,遂打開信封,發現里面是一張面值1000元的超市購物卡,并附有一張寫著學生姓名的字條。面對這樣的情況,孔老師正確的做法應是( )。
A.欣然收下,因為這是家長對教師工作的認可
B.內心不安,無功不受祿,但還是悄悄地收下
C.拿人錢財,替人辦事,多照顧送禮學生
D.及時將購物卡退還,公平對待送禮學生
16.臨近高考,一名高三的學生卻患上了“厭學癥”,連續一個星期沒去上學。家長旁敲側擊得知,原因在于班主任祝老師的“高壓政策”。該生表示,班主任對他們的要求極端嚴格,整天像警察對囚犯似的監管他們,他覺得毫無自由可言。針對這個事件,下列看法正確的是( )。
A.祝老師與學生缺乏民主交流與溝通
B.祝老師的行為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
C.祝老師的嚴格是班級管理的可靠保障
D.這是對班主任“強權”的強有力還擊
17.學校組織社區服務活動,全校各個班級輪流值周。面對繁重的任務,學生們個個叫苦連天,敷衍了事。值周老師發現問題后二話不說就拿起工具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學生們羞愧難當,便趕忙加入到勞動中去了。從職業道德角度分析,值周老師做到了( )。
A.熱愛學生
B.教書育人
C.依法執教
D.為人師表
18.鮑老師擔任班主任的高一(7)班有一個明文規定的“價格表”,學生“遲到”“擾亂課堂秩序”“未及時完成作業”等行為將會被罰款5到50元不等,情節嚴重還會“加碼”。開學沒多久,不少同學都接到了大大小小幾張“罰單”。關于鮑老師的行為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
A.管理手段新穎,有利于提高班級管理效率
B.無可厚非,學生難管,必須采取特殊手段
C.是不恰當的管理方式,應該改用其他方法
D.嚴格履行管理職責,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
19.恩格斯稱某位詩人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這位詩人是( )。
A.但丁
B.歌德
C.莎士比亞
D.普希金
20.下列作品與作者對應關系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堂吉訶德》——塞萬提斯
B.《套中人》——果戈理
C.《浮士德》——歌德
D.《警察與贊美詩》——契訶夫
21.下列各項中,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觀”的是( )。
A.長城
B.敦煌莫高窟
C.秦始皇兵馬俑
D.故宮
22.“青蓮居士”“六一居士”和“易安居士”分別指的是( )。
A.李白、杜甫、辛棄疾
B.白居易、杜牧、溫庭筠
C.李白、歐陽修、李清照
D.蘇軾、杜牧、晏殊
23.光年和天文單位分別是( )。
A.時間單位、長度單位
B.時間單位、時間單位
C.長度單位、長度單位
D.長度單位、時間單位
24.我國現有文獻中最早引用勾股定理的是( )。
A.《九章算術》
B.《周髀算經》
C.《縱橫圖》
D.《孫子算經》
25.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費俊龍、聶海勝乘坐( )載人飛船圓滿完成航天飛行,標志著我國在發展載人航天技術方面取得了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
A.神舟五號
B.神舟六號
C.神舟七號
D.神舟九號
26.發現磁鐵在線圈中運動能產生電流的科學家是( )。
A.西門子
B.法拉第
C.愛迪生
D.麥克斯韋
27.20世紀的四項重大發明是激光、計算機、原子能和( )。
A.半導體
B.納米材料
C.基因工程
D.宇宙飛船
28.在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來自四個國家的五位代表被安排坐一張圓桌。為了使他們能夠自由交談,事先了解到情況如下:甲是中國人,還會說英語;乙是法國人,還會說日語;丙是英國人,還會說法語;丁是日本人,還會說漢語;戊是法國人,還會說德語。正確的座位安排順序是( )。
A.甲丙戊乙丁
B.甲丁丙乙戊
C.甲乙丙丁戊
D.甲丙丁戊乙
29.1910年的一天,年輕的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躺在病床上,目光轉向墻上的一幅世界地圖,無意中發現,非洲西海岸線同南美東海岸線如此吻合,以致像一張撕碎了的紙,可以把它們重新拼合起來,魏格納腦海里閃現出一個念頭:兩塊大陸原是一整塊,只是到后來才破裂,漂移開來,形成現在這個樣子。經過進一步的研究,魏格納提出了一個全新的假說——大陸漂移說。以下各項都從不同角度進一步支持了“大陸漂移說”,除了( )。
A.大西洋兩岸以及印度洋兩岸相對地層層序(地層構造)相同
B.大西洋兩岸的古生物種(植物化石和動物化石)幾乎完全相同
C.留在巖層中的痕跡表明,很久以前,今天北極地區曾經一度是很熱的沙漠
D.地質痕跡表明,地球上五大洲幾乎是同時形成的
二、材料分析題(每題14分,共3題,共42分)
3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成都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規范基礎教育辦學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就近免試入學,任何公辦、民辦和各類進行辦學體制改革的小學、初中不得以考試的方式擇優選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學階段各類學科競賽(如小學數學奧賽等)成績作為錄取新生的依據。”
問題:
你對成都市教育局的規定有什么看法?請從全面發展教育角度對奧賽進行評價。(14分)
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小王在大學學習期間品學兼優,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畢業后,任教于某市一重點中學。
剛上班時,他總覺得自己的專業基礎比較扎實,教學方法先進,吃老本足夠了,備不備課都無所謂。前兩學年還勉強適應教學要求,可是后來發現給學生傳授知識時越來越吃力了,教學效果越來越差,于是整天苦悶彷徨,垂頭喪氣。
問題:
試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對小王的想法和做法進行分析。(14分)
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朱光潛的通達人生
鄭涌在北京大學我所認識的教授之中,朱先生是我接觸最多,也是忘年相交最深的一個。碰到不少北大的老師,都說朱先生很勤奮,甚至是最勤奮的一個。對此,朱老師解釋說,這種勤奮,并不是出于明白,而恰恰是出于自己的不明白,因為有許多事情不明白而想盡快地弄明白,盡管如此,有些事情卻始終未能弄明白。例如,關于生命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說自己并不了解。但是,又不能等了解了再去生活。只能是邊生活,邊了解。
朱先生批評那種坐而論道,“不抓住每一頃刻實現中的人生,而去追究過去的原因與未來的究竟”,做“無窮追溯”的傾向。“這道理哲學家們本應知道,而愛追究最初因和最后果的偏偏是些哲學家們。”這是“不通達”。他認為,應該恰恰相反,求諸于抓得住的現在,而不是渺茫不可知的未來。
他有理想,但很現實;他重悲劇,但不悲觀。“孔子看水,發過一個最深永的感嘆,他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生命本來就是流動的,單就‘逝’的一方面來看,不免令人想到毀滅與空虛;但是這并不是有去無來,而是去的若不去,來的就不能來;生生不息,才能念念常新。”朱先生在《無言之美》中,就已經提出了他對人生的根本看法。他認為:人生有價值,正因其有悲劇。他還說:“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這話表面看去,不通已極。但是實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類所過的生活便呆板已極。因為倘若件件事都盡美盡善了,自然沒有希望發生,更沒有努力奮斗的必要。人生最可樂的就是活動所生的感覺,就是奮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們如何能嘗到創造成功的快慰?人生中碰到麻煩和痛苦,這是免不了的,即便是在自己的家里,即便是出于愛。不過,對于人生,總體上朱先生是很達觀的,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很開。
在文人圈子里生活,又會有一些特別的麻煩。他回顧說,年輕的時候,自以為不問政治,就高人一等;但是,你想躲避是非糾紛,是非糾紛卻非敲你的門不可。而事實上,最容易得罪人的,就是說真話、做實事,特別是做成功了點什么,有了一點名氣,你就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就容易成為靶子。
在那大張旗鼓的全國性的美學大辯論中,盡管朱先生已是“千夫所指”,但他依然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也不輕易接納他認為并不正確的批評。他保持著他那挑明問題,明辨是非,堅持真理的讀書人準則。他的精神追求是一以貫之的:不辜負世界的恢宏和人生的豐富,不勉強一切人都走一條路。
不僅如此,他還把這一點發展到了極致:盡其可能去發現批評他的人的優點。盡管許多人都在聲嘶力竭地對朱先生口誅筆伐,但朱先生認為:由此可見他們的了不起;所以,被批評的人,氣量可以大一點兒,不必有太多的抵觸。
后來,我自己的歲數也在慢慢增大,經歷也多了起來,我也看到了人生的悲劇因素。我很想把自己的體會告訴先生;然而,這時他早已離開了我們。
問題:
(1)請簡要概括朱光潛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5分)
(2)朱光潛認為: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你對這句話中的“最不完美”和“最完美”是如何理解的?這句話對你的人生有什么啟示?(9分)
三、寫作題(50分)
3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文章。
材料: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時,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說明你尊重我。”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采用這種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根據上述材料,請你以“寬容”、“仁愛”為主題,用現代規范漢語寫一篇字數不得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要求:(1)立意自定,題目自擬;(2)觀點明確,分析具體;(3)條理清楚,語言流暢。
移動端訪問: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考前預測卷及答案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