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教師資格證面試答辯時的“禍從口出”
編輯:育德園師(www.a28r.com) 2018-11-29
206
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面試答辯的重要測評要素,面試答辯中語言技巧使用的優劣,直接反映了面試答辯者的知識和修養。然而,有些考生往往認為答辯可以暢所欲言,從而忽略了一些答辯用語的“禁忌”,導致自己的成績不理想。那么,答辯有哪些用語的“禁忌”呢?
1. 語言呆板,重復使用某種句式或詞語。如果考生回答每一個問題都像小學生解問答題一樣:“因為……所以……”那么即使其內容再精彩,也會令考官乏味。考生應盡可能地變換句式,使用同義詞或近義詞等。如“因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換用:“因此、由于、由于這個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等。
2. 去掉口頭禪和伴隨動作。一個人的“語言形象”也可能伴著一些反復使用的口頭禪“那個、然后”等以及諸如揚眉、歪嘴角、搔頭發、抹鼻子的伴隨動作,這些不必要的動作都應該去掉。
3. 自己和自己搶話也不讓別人插話。有些考生前一句話剛完馬上又搶著說下一句話,并在話題連接的部分插入無意義的“所以……”、“而……”等連接詞,讓自己的語言密不透風,難以讓考官插話以做出適當的響應,例如某考生這樣說:“我要說的就是這些……所以……換句話說……”。
4. 語言的反復追加。考生一旦反復說同一意思或經常補充前面的話,就會令考官煩躁。
5. 確定性的兩個極端。語義的確定性應適時而定,有些考生形成一種語言習慣,經常使用絕對肯定或很不確定的詞語。例如一些應試者總是說:“肯定是……絕對是……當然了……”,另一些應試者卻老把“也許、可能、大概、差不多、還可以吧”等掛在嘴邊。這兩種情況都應該避免。
6. 不要隨便擴大指代范圍。有的應試者經常使用“眾所周知……”、“正如每一個人了解的那樣……”等話語,似乎面試答辯考場應該加入更多人。這樣的說話易造成考官逆反心理:“我就不知道……”。
移動端訪問:注意!教師資格證面試答辯時的“禍從口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