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人物篇,孔子
編輯:育德園師(www.a28r.com) 2018-07-27
846
18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時間為2018年11月3日,近年來,隨著報考教師資格證的人越來越多,想要拿到教師資格簽證必須掌握扎實的知識。有人說幼兒教師資格證很好考,裸考也能過,其實不然,不論哪種類型的的教師資格證如果你沒有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還是大幾率通不過的,所以想要一次通過,成功拿證,成為光榮的教師隊伍中的一員,還是努力學習教師資格證的知識吧。
教師資格證常考人物:孔子
孔丘,字仲尼,魯國人。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479年。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者,儒學教育理論的奠基人。孔丘的思想學說和他的事跡被他的弟子匯編成一本書,名為《論語》,《論語》是世界上最早的論述有關教育的文獻。相關考點如下:
(一)孔子與《論語》
我們應知道,《論語》不是孔子所著,而是由其弟子所寫。記錄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題目中會在這里設置考點。另外,關于孔子本人,也要知道他的相關事跡。
(二)孔子的思想
(1)基本出處考查
孔子的相關思想在論語中有所反映。在相關考題中主要以判斷某些觀點是否出自論語或是否是孔子的觀點的方式考查。
(2)孔子思想的考查
①孔丘提倡“有教無類”
作為辦學方針,認為不分貴賤貧富和種族,人人都可以入學受教育。主張“學而優則仕”,培養德才兼備的君子。“學而優則仕”包括了多方面的意思:學習是通向做官的途徑,培養官員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學習成績優良是做官的重要條件,如果不學習或雖經學習而成績不優良,也就沒有做官的資格,“學而優則仕”確定了教育培養統治人才的目的,體現了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②孔丘主張以“六藝”為教學內容
孔丘繼承西周貴族“六藝”教育傳統,吸收采擇了有用學科,又根據現實需要創設新學科,雖襲“六藝”之名,但對所授學科都作了調整,充實了內容。六藝包括:禮樂射御書數,是奴隸社會的教育內容。是分科課程的雛形。
③“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孔丘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啟發式教學的教育家,比古希臘的蘇格拉底的“助產術”早十幾年,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在教學時必須先讓學生認真思考,已經思考相當時間但還想不通的,然后可以去啟發他;雖然思考但有所領會,但不能以適當的言辭表達出來的,此時可以去開導他。
④因材施教
孔子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采用因材施教的人。但是“因材施教”一次最早是由朱熹提出的。應注意區分。
⑤學思結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體現了學習要學思結合的。
⑥社會本位論
孔子是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
⑦關于教學過程
孔子提出“學-思-行”的教學過程,有的時候也可以總結為“學-思-習-行”。
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師資格考試資訊和考試方法,可以直接聯系育德園師的老師,老師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你最專業的解答,為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提供保障。
祝你逢考必過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考試人物篇,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