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知識點: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
編輯:育德園師(www.a28r.com) 2018-07-24
513
教師資格證作為含金量較高的一本證書,近年來,隨著報考人數的增多,考試難度逐漸加大,考下一本教師資格證書,不異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如果不好好準備,會吃虧的哦,套用高考班主任的一句話,多考一分壓下千人,一起來學習下教師資格證的專業知識吧。
(一)教育觀察法
1.概念
教育觀察法是指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感官或輔助儀器,對處于自然狀態下的客觀事物進行系統感知和考察,從而獲取經驗事實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觀察法是教育科學研究中使用廣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
2.類型
(1)根據對觀察的環境條件是否進行控制和改變,可以分為:自然情境中的觀察和實驗室中的觀察。自然情境中的觀察包括自然行為的偶然現象觀察和系統的現象觀察,能搜集到客觀真實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觀察對象的外部行為表現。
實驗室觀察是在對觀察對象發生的環境和條件加以控制或改變的條件下進行的觀察。這種觀察有嚴密的計劃,有利于探討事物內在的因果聯系。
(2)根據觀察時是否借助儀器設備,可以分為:直接觀察和間接觀察。直接觀察是憑借人的感官,在現場直接對觀察對象進行的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觀具體。間接觀察是利用一定的儀器或其他技術手段作為中介對觀察對象進行考察。
(3)根據觀察者是否直接參與被觀察者所從事的活動,可以分為:參與性觀察和非參與性觀察。參與性觀察是研究者直接參加到所觀察的群體和活動中去,在參與活動中進行隱蔽性的研究觀察。非參與性觀察是研究人員以“旁觀者”身份觀察,非參與性觀察結論可能比較客觀,但易限于表面化,難于獲得深層次的材料。
(4)根據是否對觀察活動進行嚴格的控制,可分為:結構式觀察與非結構式觀察。結構式觀察是有明確的目標、問題和范圍,有詳細的觀察計劃、步驟和合理設計的可控制性觀察,能獲得真實的材料,并能對觀察資料進行定量分析和對比研究。非結構式觀察則是沒有預先確定,亦無具體記錄要求的非控制性觀察。其方法比較靈活,但獲取材料不系統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多用于對觀察對象不甚了解的情況下的觀察。
如果您希望得到更多的教師資格考試資訊和考試方法,可以直接聯系育德園師的老師,老師們會在第一時間給你最專業的解答,為順利拿到教師資格證書提供保障。
祝:逢考必過
移動端訪問:教師資格證考試知識點: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