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常考點教育基礎匯總測試三
編輯:育德園師(www.a28r.com) 2016-08-09
485
單項選擇題
1.制度化教育出現的教育標志是( )。
A.人類教育的產生
B.古代學校的出現
C.近代學校體系的形成
D.終身教育的實現
【答案】C。
2.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中主張建設學習化社會,其建設學習化社會的關鍵在于( )。
A.推行回歸教育
B.實施終身教育
C.改革正規教育
D.發展成人教育
【答案】B。
3.西方最早的教育專著是( )。
A.《烏托邦》
B.《理想國》
C.《政治學》
D.《雄辯術原理》
【答案】D。
4.人類最早的學校出現在( )。
A.古埃及
B.我國夏代
C.我國商代
D.公元前8至7世紀的歐洲
【答案】A。
5.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的教學理論是( )。
A.最優化理論
B.認知結構的理論.
C.發展性教學理論
D.范例教學理論
6.反映教育活動中個性化要求的現代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民主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多元化
D.教育的終身化
【答案】C。
7.杜威所主張的教育思想被稱作是( )。
A.存在主義教育思想
B.要素主義教育思想
C.永恒主義教育思想
D.實用主義教育思想
【答案】D。
8.最早倡導教育實驗并提出“實驗教育法”這個名稱的教育家是( )。
A.赫爾巴特
B.梅依曼
C.裴斯泰洛齊
D.洛克
【答案】B。
9.蘇格拉底在教學中形成的“產婆術”屬于( )。
A.直觀性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鞏固性原則
【答案】C。
10.最早提出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年齡階段,進行德、智、體多方面和諧發展教育的教育思想家是( )。
A.柏拉圖
B.亞里士多德
C.昆體良
D.蘇格拉底
【答案】B。
11.新課改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在小學階段( )。
A.以綜合課程為主
B.以分科課程為主
C.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
D.分科課程為主,綜合課程補充
【答案】A。
12.區別一名普通的教師和優秀的教師的真正標志是( )。
A.是否具有高深的知識
B.是否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
C.是否具有崇高的威信
D.是否能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充分機會
【答案】D。
13.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最根本的是指( )。
A.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B.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
C.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
D.既能從事體力勞動又能從事腦力勞動
【答案】A。
14.“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中國傳統儒家思想把( )相隔離。
A.教育與生活
B.教育與經濟
C.教育與政治
D.教育與生產勞動
【答案】D。
15.教育的本體功能之一是( )。
A.減少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B.促進生產發展,服務經濟建設
C.對政治經濟有巨大的影響作用
D.加速年輕一代身心發展與社會化進程
【答案】D。
16.歐洲奴隸教育中,斯巴達教育特別重視( )。
A.讀寫算教育
B.文化知識教育
C.藝術教育
D.軍事體操教育
【答案】D。
17.對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規模和學校結構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
A.決策者的理念
B.生產力發展水平
C.政治制度
D.社會需求
【答案】B。
18.課程標準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基本依據,其核心部分是( )。
A.課程內容
B.課程目標
C.課程結構
D.課程理念
【答案】B。
19.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號的是在( )時期。
A.奴隸社會
B.封建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答案】C。
20.決定教育事業領導權的是( )。
A.經濟發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
D.科技
【答案】B。
16.歐洲奴隸教育中,斯巴達教育特別重視( )。
A.讀寫算教育
B.文化知識教育
C.藝術教育
D.軍事體操教育
【答案】D。
17.對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規模和學校結構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
A.決策者的理念
B.生產力發展水平
C.政治制度
D.社會需求
【答案】B。
18.課程標準作為衡量教育質量的基本依據,其核心部分是( )。
A.課程內容
B.課程目標
C.課程結構
D.課程理念
【答案】B。
19.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號的是在( )時期。
A.奴隸社會
B.封建社會
C.資本主義社會
D.社會主義社會
【答案】C。
20.決定教育事業領導權的是( )。
A.經濟發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
D.科技
【答案】B。


